电导率仪的电极是核心检测部件,保养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测试精度和电极寿命,需分 “日常维护、存储、清洁、故障预防" 四个维度操作:
一、日常使用中的维护
避免物理损伤:电极(尤其是玻璃材质的电导电极)易碎,操作时轻拿轻放,避免碰撞、摔落;检测时不要让电极底部(敏感区域)接触容器壁 / 底部,防止刮伤电极膜。
及时清洗残留:
测试不同溶液后,立即用纯水(如蒸馏水、去离子水)冲洗电极,避免不同溶液的离子残留相互干扰;
若测试粘稠溶液(如糖浆),需先用软毛刷(专用尼龙刷)轻刷电极表面,再用纯水冲洗。
二、不同状态下的存储方式
短期存储(1-2 天):将电极浸泡在0.01mol/L 的 KCl 溶液中(不可泡在纯水中,会导致电极敏感膜脱水);长期存储(超过 3 天):先将电极冲洗干净,吸干表面水分后,放入电极专用保护盒(部分机型配有含保湿液的海绵),置于干燥阴凉处。
三、针对性清洁(去除污染)
一般污染(灰尘、普通溶液残留):用纯水冲洗后,浸泡在 0.01mol/L KCl 溶液中 30 分钟,恢复电极活性;油污 / 有机污染:用中性洗涤剂(如洗洁精) 轻轻擦拭电极表面,再用纯水冲洗,最后浸泡在 KCl 溶液中;重金属 / 水垢污染:用稀硝酸(5% 浓度) 浸泡 5-10 分钟(避免长时间浸泡腐蚀电极),再用纯水冲洗后浸泡 KCl 溶液。
四、寿命延长与故障预防
定期校准:每 1-3 个月用标准电导液(如 1413μS/cm 的 KCl 标准液)校准电极,确保检测精度;避免ji端环境:不要将电极长时间置于高温(>60℃)、强腐蚀性溶液(如浓酸 / 浓碱)中,防止电极膜老化;检查电极线:避免电极连接线弯折、拉扯,若出现破损需及时更换,防止信号干扰。遵循这些保养步骤,普通电导电极的寿命可延长至 1-2 年,且能长期保持检测精度稳定。



